电机中的基本电磁定律

电机中的基本电磁定律

三个基本定律

1,全电流定律(安倍环路定律)

磁场是由电流的激励产生的,磁场与产生该磁场的电流同时存在

前提条件:在电机中,不存在运流电流,位移电流可以忽略不记

设空间中有n根载流导体,导体中的电流分别是:$I_1,I_2\cdots I_n$,则沿任意可包含所有这些导体的闭合路径L,磁场强度$\vec H$的线积分就等于这些导体的代数和

$$\oint_l\vec H\cdot d\vec l=\sum_{i=1}^{n}I_i$$

电流的符号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,导体电流方向与积分路径方向呈右手螺旋关系时,电流为正,反之为负。

2,电磁感应定律

![[Pasted image 20250315144538.png]]

匝数为N的线圈置于磁场之中,与线圈交链的磁链为$\psi$,无论发生了什么(线圈与磁场发生相对位移或者磁场本身发生变化),只要$\psi$发生了变化,线圈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,该电流倾向于阻止$\psi$的变化,电流方向与磁通方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则。

电磁感应的数学描述为:

$$e=-N\frac{\partial \phi}{\partial t}-Nv\frac{\partial \phi}{\partial x}=e_T+e_v$$

式中:

$e_T$–变压器电动势,由于磁场本身变化产生的电流

$e_v$–运动电动势,由于线圈与磁场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电流

(1)变压器电势

电机学中计算变压器电动势的一般化公式:$E=\sqrt 2\pi fN\phi_m=4.44fN\phi_m$

![[Pasted image 20250316134404.png]]

(2)运动电动势

运动电动势的计算:

恒定磁场B,仅在长度$l$范围内沿$\zeta$方向按$B\left(\zeta\right)$规律分布

N匝线圈在恒定磁场中以速度v沿着$\zeta$方向运动,线圈两边平行,但与$\zeta$垂直,宽度为b,有效长度亦为l,距离原点x

![[Pasted image 20250316134448.png]]

任意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为:

$$\phi=l\int_x^{x+b}B_n\left(\zeta\right)\mathrm d\zeta$$

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即运动电动势为:

$$e=e_v=-Nvl\left[B_n\left(x\right)-B_n\left(x+b\right)\right]=N\Delta B_nlv$$

式中,磁场$B_n$、线圈运动速度v和感应电动势e之间由右手定则确定。

提高运动电动势的方法:

(1)$B$垂直于$\Phi$平面,增加了L的长度

(2)$\Delta B_n$很大,意味着在电机设计过程中,通电导体的正负刚好分别通过磁体的NS极

3,电磁力定律

电磁力:

长度为l的导体通入电流i后置于磁场B中,导体会受到力的作用,称为电磁力,计算公式为:

$$F=\sum\mathrm d\vec F=i\sum\mathrm dl\times\vec B$$

对于通电长载流导体,若磁场与之垂直,计算电磁力的大小可以简化为(毕奥-萨伐电磁力定律):

$$F=Bli$$

电磁力F,磁场强度B以及导体长度l之间的关系满足左手定则(左力右电)

磁场与载流导体互相垂直时,电磁力最大(电机可逆性原理)

电磁转矩:

设转子半径为$r$,单根导体产生的电磁转矩为:

$$T_s=Fr=Blir$$
对于N匝线圈,设线圈两侧所在的磁场分别是$B_1$和$B_2$,则有:

$$T_c=Nlir(B_1-B2)$$

若需要获得最大电磁转矩,则需要使得$B_1\equiv -B_2$,线圈两侧处磁场大小恒相等,极性恒相反

电机的最大可能转矩为:

$$T_{em}=\sum_{j=1}^MT_{cj}=MNBliD$$

式中:

M–总线圈个数

D–转子直径

电磁转矩还可以通过功率关系求得,设P为电机的电磁功率,$\Omega$为电机气隙磁场旋转的角速度,则:

$$T_{em}=\frac{P}{\Omega}$$

式中,功率P可以为输入功率,也可以为输出功率,自然转矩也有了输入输出之分

电磁转矩在电动机中是输出转矩,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,在发电机中需要克服电磁转矩进行做功,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